2023年11月19日,第四届“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法治网协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第四届“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以“涉外法治与国际传播”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基本战略、重大涉外法治事件传播策略、涉外法治的最新进展及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第一单元“中国法治传播基本战略”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主持。
全国人大法工委研究室五处副处长达吉认为,中国法治故事传播要紧贴受众,精准翻译并使用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术语。
北京大学法学院赵宏教授指出,最好的宣传策略是以经济高效、亲切友好的方式,客观真实、完整深刻展示中国法治建设成果。
中国日报社评论部主任记者、资深评论员张周项建议,在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法治建设传播者要适应传播规律,创新文风和传播形式。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朱颖在评述中指出,如何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需要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法制支持多管齐下。

图:第一单元主持人、发言人及与谈人
第二单元“重大涉外法治事件传播策略”由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霍政欣教授主持。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制片人袁晓园认为,中国法治对外传播需要通过创新形式、生动案例、权威解读等方式,有理有据有实地呈献内容。
中新社政文部科教文卫采编室副主编、记者张素指出,涉外法治传播要加强策划、注重技巧、巧用“外嘴”。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传播所副所长聂书江副教授提出,应从国际法与国际道义的角度,以法律话语为武器对待国际法律舆论战。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蔚教授指出,要关注海外对我国法治的研究,结合人、事、平台和经济支持共同发展。

图:第二单元主持人、发言人及与谈人
第三单元“《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3)》经典篇章”由中国政法大学WTO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史晓丽教授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指出,应通过模拟实践教学课程,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出色的法律论辩技能。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力教授建议,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阶段,亟需修订相关立法。
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教授认为,要树立“关键语种”意识,提高复语或多语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评议道,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图:第三单元主持人、发言人及与谈人)
第四单元“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张南副教授主持。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员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文博指出,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要捍卫国际道义、坚持南方立场、完善法治体系。
《中国妇女报》融合运营中心副主任、海外传播工作室负责人杨一帆表示,要将我国的妇女人权保障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关注“个体叙事”、立足女性视角、掌握传播主动权。
环球网全球舆情中心副总监聂鲁彬认为,提升传播效能,需把握舆情的时、度、效,让涉外法治传播贴近事件要素,贴近民众关切和大众语境。
法律出版社法律翻译与出版研发中心执行副主任朱峰指出,法律出版走出去的选题要有问题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立足于国际合作。

(图:第四单元主持人、发言人及与谈人)
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宣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单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新社,法治日报、中国妇女报、人民法院报、中国国际电视台、环球网、法治网、法律出版社等新闻媒体的80余位代表参会。